探访一座800多年的古书院 重走古代“士子的行旅” DATE: 2025-01-05 15:34:57
羊城晚报记者 文艺
又是探访一年高考季,伴随着广东高考成绩和分数线的座多走古公布,总是古书几家欢喜几家愁。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院重制度在中国古已有之,这样的代士的行欢喜和忧愁也延续了一千多年。
日前,探访“士子的座多走古行旅——中国古代科举与旅行特展”在位于广州萝峰山麓的玉岩书院开展。展览由广州海事博物馆、古书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共同主办。院重在玉岩书院建筑群的代士的行高低错落间,古代士子求学的探访艰辛历程徐徐展开。
与人们印象中的座多走古博物馆展厅不一样,本次展览将中国科举文化与玉岩书院各个空间相结合,古书展线依次走过种德庵、院重玉岩堂、代士的行余庆楼、天尊堂、观音殿、山高水长亭、文昌庙,为观众提供一个了解古代科举文化的独特视角。
壹 求学之路始于书院
玉岩书院始建于南宋,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。作为古代的私塾学堂,这里曾是无数士人学子求学之路的起点。
从萝峰山脚下远远望去,夏日葱茏掩映下的古书院若隐若现。静谧的山林间,泉水哗啦啦流下。爬上长长的石梯,“玉喦书院”几个字才清晰起来。
原来,萝岗一带自古是钟氏族人的聚居地。为纪念钟氏先祖钟玉岩,钟氏后人特将书院命名为玉岩书院。匾额上的“喦”与岩同音,“品在山之上”意指在后人心中钟玉岩的品德高于山。
以书院西侧的种德庵为序厅,“士子的行旅——中国古代科举与旅行特展”将观众引入了一个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世界。
种德庵为玉岩书院的前身,是书院最古老的地方。宋乾道三年(1167),钟玉岩的父亲钟遂和建立种德庵,供族中弟子在此读书学习。钟玉岩也从这里得到启蒙,后考中进士,官至参议中书省兼知政事、朝议大夫。
在种德庵内的展览现场,笔、墨、纸、砚等文房用品摆放在整齐排列的书桌上,书架上还有《诗经》《春秋》《论语》等书籍,让人感觉数百年前的古人传道授业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。“德胜才谓之君子,才胜德谓之小人”,钟氏家族以德育人的传统也在这里得到体现。
贰 将梅关古道“搬”到现场
自古登科之路困难重重,从十年寒窗的日积月累到地方考试中历经大浪淘沙,古代学子才得以踏上赴京之旅。不仅如此,前往京城往往也要花上数月时间,行程之艰巨常人难以想象。
南宋时期,从广州出发前往临安赴考的钟玉岩也不例外。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他的赶考路线,展览在余庆楼里特别设置了多媒体互动游戏。点击电子屏幕,观众就可以为主人公“钟玉岩”选择最便捷的赶考路线,沉浸式感受古代士子们千里赴考的不易。
与此同时,展览还将梅关古道“搬”来了书院。顺着参观游览路线,复刻出的梅关古道就位于古书院内的石梯上,场景十分逼真。
据了解,梅关古道位于江西和广东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,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驿道。唐代开元四年(716),张九龄奏请并主持开凿大庾岭。此后梅关古道作为岭南极为重要的驿道,经其北上的科举士子、文人大儒不胜枚举。
陈献章、湛若水、罗伦、庄有恭等文化名人行经梅关古道,最终成功考取功名的故事也在展览中娓娓道来。
叁 再现赶考路上的衣食住行
玉岩书院依山而建,沿着展线一路往上,依次穿过种德庵、玉岩堂、余庆楼、天尊堂、观音殿,接着便是罗坑精舍的位置。
古代士子参加会试的旅行跨越多省,衣食住行同样充满了挑战,因此需要准备足够的衣物、干粮、雨具等物品,以应对旅途中的寒风烈日和种种困难。
记者留意到,罗坑精舍内的展品往往带有美好的寓意,比如“读书授业”壶、状元翁同龢折扇、“一路莲科”糕模、“平步青云”鞋等,暗含着对考生的满满祝福。
据工作人员介绍,玉岩书院的名字历来经过数次更改。钟玉岩告老还乡后,对以前读书的种德庵进行了修缮和扩建,并更名为“罗坑精舍”。晚年的他继承父志,在这里延师讲学,教育乡中子弟。族人感念钟玉岩的德行,在他去世后又将罗坑精舍改名为“玉岩书院”,并流传至今。
明清以来,藏身山中的玉岩书院因环境清幽,曾吸引无数达官显贵、文人墨客前来游览。沿着石阶继续往上,来到玉岩书院的最高处——山高水长亭,亭额“山高水长”四字为明代大儒湛若水所题,意在鼓励钟氏族人多读书,兴文风。
站在亭内俯瞰,山下正是萝岗香雪公园里的大片梅林,每年冬至前后,踏“雪”寻梅的游人更是不在少数。亭内就保留了一块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留下的诗文碑刻。诗文中,张之洞也对萝岗香雪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了大肆赞美。
肆 为今日学子送上美好祝愿
距山高水长亭不远处的建筑为文昌庙。两者之间是一片自然形成的斜面巨石坡。在山泉水数百年的冲刷下,石坡上形成了一条沟壑,潺潺流水充盈其间。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旁边竟有一棵树龄超过千年的古荔枝树。据工作人员介绍,玉岩书院中古树繁多,树龄超百年的就有19棵之多。这棵“千年古荔”生命力非常顽强,历史上它曾被严重冻伤过,后又长出新枝继续生长,“遇到气候好的年份,这棵古荔枝树还会挂果,运气好的游客才能看到!”
走进文昌庙内,“士子的行旅——中国古代科举与旅行特展”也来到了高潮部分。通过乡试、会试、殿试等科考登科后,士子的身份上实现了由读书人向朝廷官员的华丽转变,人生跃入“春风得意”的新天地。
在文昌帝君的塑像两侧,展览还对古代考场的场景进行了复原。仅能容纳一人之身的考生号舍不断吸引观众的注意和停留。
从书院学习,到千里赴考,再到状元高中,“士子的行旅——中国古代科举与旅行特展”将中国古代科举文化与玉岩书院的各个空间相结合,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圆满的科举考试之旅。
广州海事博物馆负责人表示:“希望通过本次展览,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社会、文化、教育等方面的影响,展示书院在古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,也为今日的莘莘学子送上‘文运昌隆’的美好祝愿。”